乘飞机耳朵痛,除了说话、吞口水,还能怎么办?
暑假来临,少不了飞来飞去的度假旅游,飞机起飞降落的耳部不适怎么破?
在非感冒的时候,坐飞机,坐高铁穿山洞等,耳朵疼,怎么办?
大部分人会说,张嘴说说话,吞下口水,来颗“益达”……
可是,耳朵疼痛感还是没减缓,怎么办?
要解决这个问题,且听从源头说起。
人耳由3部分(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各部分包括哪些,有何功能......巴拉巴拉,就不赘述了,那得跑题了。
重点是说到中耳内有两个结构,鼓膜和咽鼓管。
中耳是一个小房间。
鼓膜是类似于我们平常看到的各种鼓的鼓面,绷紧着,隔绝外耳和中耳,是中耳的大门(常年关闭,除非鼓膜破了,这扇门就被迫打开)。
咽鼓管是一条管道,连接中耳和咽部,是中耳和外界相通的唯一管道,它的重要功能就是维持中耳与外界的内外压平衡。
当我们在不张嘴说话,不吞咽咀嚼的情况下,咽鼓管是关闭状态;反之,咽鼓管就打开。
飞机上升、下降时...
我们所处的环境下,通常大气压稳定,中耳内和外界的大气压一样,这时鼓膜处于放松状态。
当遇坐飞机上升、降落,坐车穿越山洞,坐车突然关紧车门等情况,中耳外的大气压就发生的变化,鼓膜也相应会发生凹陷、外凸。
举个栗子
例如,当飞机上升过程中,我们说大气开始稀薄,大气压降低,即我们中耳外的大气压已降低,而中耳内的大气压还是正常大气压,内大于外,鼓膜向外凸。
这时,通过说话、吞咽、咀嚼等,使得咽鼓管打开,中耳内大气通过咽鼓管泄露出,逐渐使得中耳内、外大气压一致,鼓膜恢复放松状态。
同样,可以通过说话等,使得咽鼓管打开,中耳外大气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逐渐使得中耳内、外大气压一致,鼓膜恢复放松状态。
当然,通常情况,我们是可以通过张嘴说话,吞咽咀嚼等动作让咽鼓管打开,使得内外压平衡,改善鼓膜外凸、内陷带来的耳朵闷堵(有些敏感的甚至有耳痛感)。
举个栗子
例如,当飞机上升过程中,我们说大气开始稀薄,大气压降低,即我们中耳外的大气压已降低,而中耳内的大气压还是正常大气压,内大于外,鼓膜向外凸。
这时,通过说话、吞咽、咀嚼等,使得咽鼓管打开,中耳内大气通过咽鼓管泄露出,逐渐使得中耳内、外大气压一致,鼓膜恢复放松状态。
当飞机下降过程中,大气压慢慢增加,中耳外的大气压慢慢增加,中耳内的大气压较小,内小于外,鼓膜向内凹。
同样,可以通过说话等,使得咽鼓管打开,中耳外大气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逐渐使得中耳内、外大气压一致,鼓膜恢复放松状态。
当然,通常情况,我们是可以通过张嘴说话,吞咽咀嚼等动作让咽鼓管打开,使得内外压平衡,改善鼓膜外凸、内陷带来的耳朵闷堵(有些敏感的甚至有耳痛感)。
但是...
有时,当你感冒了,鼻塞不通,或其他本身存在咽鼓管功能不良(可能平时都不大发现的),通过如上那些吞咽等动作,都不能使得咽鼓管打开时,鼓膜一直处于外凸、内陷的状态,耳闷胀、疼痛加重,甚至引起鼓膜破裂。
这时,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用耳塞或手指堵住耳朵,耳痛感能很好缓解。
为什么管用呢
这是因为,堵入外耳道(即咱平时掏耳朵的那个管道)的耳塞或手指能将外界与鼓膜隔离,减缓了气压的变化。
再加上,上升过程中,在堵塞外耳道的时候,往内的推力将空气挤压推入外耳道,使得堵入外耳道内耳塞或手指末端与鼓膜间的气压增加,缓解了中耳内正常大气压与中耳外(即外耳道内)大气压间较大差距引起的鼓膜变化。
敲黑板,划重点啦!
从源头介绍了在飞机上升、下降时,如何缓解耳部疼痛,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1说话、嚼“益达”
在坐飞机上升、下降,坐车穿山洞,坐车突然关门等等情况下(尤其是坐飞机时),我们可以说说话,喝口水,吃点零食,嚼个口香糖......对于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情况都可以缓解耳闷胀感。
2捏鼻鼓气、捏鼻吞口水
说话、喝水、嚼“益达”等动作不管用时,可以捏鼻鼓气或捏鼻吞口水,这样相较于吞咽等动作的力度更大,目的就是将咽鼓管打开。
小编有次感冒了坐飞机,一只耳朵堵上,咽鼓管半天不开,就用了这个方法。
不过小提醒下,鼓气时慢慢来,别太用力,要不耳朵受不了!
3耳塞或手指堵耳朵
如果上述两点都试过,但仍没用,最好用耳塞堵上。
海绵耳塞,或是航空耳塞均可(不过小编认为一般的海绵耳塞即有很好的效果)。没耳塞的话,用手指堵上也可减缓。
这时其实也可以给我们提个醒,可能我们的咽鼓管功能有些问题,建议去医院看下,小毛病也要尽早治疗!
终于“唠叨”完了,能从头看到尾的都是特爱“学习”的,希望大家在日常碰到类似情况下能“学以致用”,不再为坐飞机等情况耳朵不适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