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如何预防噪声性耳聋吗?
噪声性聋常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噪声除对听觉损伤外,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心电图改变,也可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
噪声性耳聋的防治七措施
第一,加强噪声性聋相关知识的宣教。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噪声性聋的危害和发生的原因,同时掌握控制噪声和预防噪声性聋的方法。
第二,工作和生活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噪声卫生标准。1989年9月26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规定:8小时工作噪声容许标准为85dB(A),如果暂不能达到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dB(A)。噪声暴露时间不足8小时,即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可容许增加3dB,但不得超过115dB(A)。
第三,最积极、最根本的预防噪声性聋的方法是噪声控制。要达到国家噪声卫生标准,使噪声缩减到安全限度内(85-90dB(A)),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四,做好个人防护,平时尽量远离强噪声,如必须接触90dBSPL(声压级)以上的噪声时,应当使用护耳器、抗噪声头盔等专业防护用具。减少噪声接触时间,每日在噪声环境持续工作时间中要有短暂休息。
第五,应对噪声环境就业者进行就业前听力检查,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定期对在噪声环境中工作者做听力检查。
第六,如果有噪声性耳聋发生的早期迹象或已经发生耳聋,可以采用药物防治。
第七,噪声性听觉损伤易感者筛选:很多研究还表明,噪声性听觉损伤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同样的噪声暴露,一部分个体很快出现噪声性听觉损伤,甚至出现噪声性聋,而另外的一部分个体则具有相当的耐受性,筛选出这些易感个体,可作为特定职业人员参选时的一个标准。
噪音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可能身处噪音短期内不会有太明显的不适,如果时间较长的话必然会对耳朵造成伤害,很有可能导致噪音性耳聋。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尽量减少与噪音接触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