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残疾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1. 平均听力在25dB以下时
语言正常发展,儿童的听觉比成年人的听觉敏锐,即使谈话的声音微弱,听力在-10至+15dB的范围内的儿童也能接受到全部说话的信息。如果教师在一米以外的地方说话 教室又嘈杂的话,听力在16至25dB的学生会错过10%的说话信息。
2. 平均听力损失在26至40dB(轻度聋)时
语言发展正常,细小的声音难分辨,如:风吹树林发出的沙沙声抖动纸张的声音耳语声等,听力在30dB左右的学生,可能会错过25%-40%的说话信息。听力在35-40dB范围的学生可能会错过至少50%课堂讨论内容,在声音微弱或者讲者不在学生的视野范围内情况下会听不到声音,特别是高频损失的学生
3. 平均听力损失在41-55dB(中度聋)时
听日常语言有困难,与人交流感到模糊,能够理解1-1.5米距离以内的谈话内容容(讲者与听着面对面),但谈话所用的句构及字必须有所限制,听力在40dB左右的学生会错过50%-75%的说话信息。听力在50dB左右的学生会错过80%-100%的说话信息。学生可能会造句缓慢,句子的结构欠完整,词汇贫乏,发音不标准,以及音质粗糙,开始需要助听器的帮助。
4. 平均听力损失在56-70dB(中重度聋)时
语言发育迟缓,对较大的谈话声,汽车声感觉模糊,语言分辨率差,在课堂上会错过100%的说话信息,与人交流有显著困难。说话令人难以理解,以及音质粗糙,助听器帮助很大,康复效果*好。
5. 平均听力损失在71-90dB(重度聋)时
对叫喊声及洪亮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 锣鼓声才有反应,如果在学语前失聪,其口语及说话能力不会自然发展,听力损失在75dB左右的发展严重迟缓,如果在学语后失聪的话,语言素质会逐渐下降,音质会变得粗糙,应该使用大功率的助听器,进行早期康复,应可辨别环境的声音和接收到全部说话的声音。
6. 平均听力损失在90dB以上(极度聋)时:助听器无效可以选择人工耳蜗
说话和语言不会自然发展,如果是语后失聪者语言素质会迅速下降,能否接收说话的声音,要看失聪的情况及所用的助听器而定。听力损失在110dB以上障碍者依靠视觉的代偿学习语言,用手语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