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资讯
联系我们
噪声性听力损伤越来越年轻化
诱发耳鸣的因素很多,如噪音污染,精神压力过大,又如一些全身疾病也会引起耳鸣,如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也会引起耳鸣,另有部分药物引起的耳鸣,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霉素等也会引起耳鸣。
2017年3月3日是第18次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次“国际爱耳日”。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已历经18年,惠及全国近60%的人口,极大地普及了听力健康科学知识,提高了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对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推进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设立“国际爱耳日”,促进全球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光中老年人有耳部疾病,现在很多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导致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
噪声性听力损伤越来越年轻化
据近期数据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并且每年还新增听力残疾人逾30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噪声是导致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增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12%至15%的青少年的听力健康受到娱乐性噪声的影响,唤起全社会对非职业性噪声,特别是娱乐性噪声的重视。
噪声性听力损伤越来越年轻化,尤其是青少年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是一大新的特点。
噪声性耳聋应以预防为主
医院耳鼻咽喉科专家介绍,噪声是导致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由此导致的听力损伤是可以预防的,值得引起重视。引发噪声性耳鸣、耳聋的常见因素除了燃放鞭炮外,还包括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如ktv、酒吧、生产车间以及马路等,爱好唱k泡吧者,车间工人和司机等则是高危人群。
医师提醒市民,和可治愈性较高的突发性耳聋不一样,噪声性耳聋属于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终身失聪,应以预防为主。需要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时,可戴上耳塞加以防护;使用耳机听歌时,应注意音量和时长;因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神经退化导致的听力损伤则应注意饮食;此外,不宜频繁或过度用力掏耳朵。
上一篇:保护听力,科学用耳
下一篇:天气寒冷对助听器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