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的早期诊断
耳聋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从小儿一出生作为医生及家长就应全面了解小儿的听力状况,目前我国对新生儿出生后制定了一整套听力筛查方法,一但发现进行早期干预。
一、耳聋诊断概念
耳聋的诊断包括几部分,首先是病因的诊断,何种原因引起的耳聋,其次是耳聋的性质与程度的诊断,最后是耳聋发生的部位,这是一个较完整的耳聋诊断,但是在病因方面有时常常显示原因不明,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个人的疾病的反应程度、重视程度、文化程度等等密切相关。因此耳聋分类上也常根据以下情况划分:
根据耳聋发生的时间可分为:先天性耳聋、后天性耳聋
根据耳聋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传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后者又分为耳蜗性聋、神经性聋、中枢性聋
根据耳聋的性质可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
根据耳聋的病因可分为:药物中毒性耳聋、传染病源性聋、遗传性耳聋、自身免疫性聋
根据耳聋发生于瞬息间又称:突发性耳聋、气压损伤性聋
根据是否遗传因素也可分为:遗传性耳聋 非遗传性耳聋
老年人耳聋又称为老年性聋是根据年龄不断增长,听力逐渐下降,以高频下降为主,显示内耳器官老化衰退,常与全身因素有关。对儿童耳聋诊断常用先天、后天划分耳聋,国外常见有围产期耳聋诊断一词。因此对儿童耳聋诊断也可以产前聋、产后聋、产期聋划分。
二、耳聋诊断的依据
目前耳聋诊断有三个主要依据:
病史的询问与耳检查(了解病因)
听力学检查(听力损失程度、性质、部位)
影像学检查(了解外耳、内耳、中耳、大脑中枢的发育情况及占位性病变等)
1、病史与病因:
出生时有无(窒息、缺氧、产程过长、脐带绕颈、产伤等)
出生后有无(低体重、黄疸、早产、患病史、用药史、外伤史、接触放射线同位素、情绪刺激、噪声接触史)
母亲妊娠有无用药史、患病史、保胎史、外伤史等
家族中是否有耳聋遗传史(祖父母、外祖父母、姑表、姨表三代追踪)
2、听力检查:
主观测听 (纯音测听、声场测听、玩具测听、筛选仪测听、言语测听)
客观测听 (声阻抗、脑干电反应测听、耳声发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
3、影相学检查:
内耳CT检查是近几年来诊断先天性内耳发育异常的一个主要手段,它的高分辨提高了耳疾病的诊断率,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尤其对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及前庭导水管扩大均提供可靠依据。
三、传导性与感音神经性耳聋
1、声场测听
声场测听是在声场中通过扬声器给声进行测听,常用了解小儿裸耳听力及助听器的选配效果,测试音为啭音,操作方法同纯音测听,声场测试前要用声级计效准声场(70dB效准),测试距离为1米,两个扬声器同受试者成等腰三角型,测试裸耳听力时好耳用耳塞或耳罩加掩蔽,评估一侧助听器效果时可将一侧耳助听器关掉,分别调试评估可获得准确的助听器效果评估图。测试结果与常时间平均会话语谱或语言香蕉图比较对助听效果加以判断。
2、筛选仪测听与玩具测听
是婴幼儿听力测试中必不可少的测试方法,尤其对不合作的小儿更为适用,筛选仪设计一般有4个频率(500Hz 1kHz 2kHz 4kHz)声压级(SPL)分别为(30dB 50dB 70dB 90dB)测试距离30公分以内,避开小儿视线,观察其行为反应。可做裸耳听力测试及助听器效果测试。玩具测听是将玩具事先用声极计测量,标出玩具的主频范围与最大声压级,由于发出的声音是复合音,小儿容易接受,通过行为观察也可测得较为准确的听力。此项检查对有经验的测试者准确率可高达80%,目前在国内、外仍在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