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习惯决定听力质量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出现老化,进而引起相应的功能改变。
据2015年中华耳科学杂志资料显示,老年性聋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听力残疾首要因素。
在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残疾人口有4420万,占我国残疾人总数的53.24%,其中听力残疾老年人占34.59%,而听力残疾老年人占听力残疾总人口中的76.87%,均居第1位。
老年性聋,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是衰老发生在听觉系统器官所导致的疾病。
典型临床表现为双耳对称性进行性缓慢听力下降,高频听力首先受累,往往伴有言语理解能力的明显下降。
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是预防听力下降的好方法:
1.戒除陶耳坏习惯
挖耳时一旦用力不当,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进而造成外耳道炎症,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就有可能造成听力减退。
在大多数情况下,外耳道的分泌物(即耳垢)能很好地保护外耳道,当感到耳道瘙痒时,可棉签浸少许甘油或酒精轻擦耳道。
2.控制使用耳机听音乐的时长
用耳机听音乐的时候,尽量别开太大的音量,遵循“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60%,连续收听不超过60分钟。当耳朵不舒服的时候,要立即停用。
3.控制用手机通话的时长
手机发射的电磁波可以辐射至颅内,导致局部组织温度上升,引发头痛,皮肤烧灼感。
长时间使用手机,较大的声响还会刺激听力并造成损伤,导致听力下降。
接听电话时耳朵应与话筒保持一定距离,音量适中,接听一段时间后更换一下耳朵,切勿长时间“煲电话粥”。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食含锌、铁、钙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可有效地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不可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同时要戒除烟酒。
5.勤锻炼
过度的疲劳和精神紧张,如恼怒、动肝火等,都会引起内耳缺血,从而影响听力。
平时要多参加力所能力的锻炼,如郊游、散步、打太极拳,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强内耳血液供应,延缓器官衰老。